释义 |
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程序是: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 6、法庭辩论;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8、判决宣告。 在民事诉讼中,起诉的条件如下: 1、有诉讼请求:即起诉人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或请求,要求被告进行某种行为或者停止某种行为; 2、有诉讼原因:即起诉人需要提出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证明被告的行为或者不作为已经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者存在其他违约或侵权行为; 3、有诉讼利益:即起诉人需要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实际的损失或者威胁,需要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有诉讼资格:即起诉人需要具备诉讼主体资格,能够独立行使诉讼权利,例如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 5、有合法的诉讼程序:即起诉人需要按照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诉讼,例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提起诉讼,并符合其他诉讼程序要求。 综上所述,起诉是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被告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的行为。在起诉过程中,原告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说明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被告在接到起诉状后,可以进行应诉,提交答辩状,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答辩,并提供相关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