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前后口供不一致犯法吗 |
释义 | 前后口供不一致如何对前后矛盾的供述定罪,主要取决于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刑事诉讼证据包括物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护、鉴定意见、侦查、考察、鉴定、侦查实验等八种被告人供述和辩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一切案件的判决都应当以证据和侦查为基础。只有被告人承认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而予以处罚的;如果被告不承认证据是真实和充分的,就会被判有罪并受到惩罚。证据真实、充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定罪、量刑事实全部有证据证明的; (二)以判决为依据的证据经法定程序核实的; (三)综合案件的证据已被排除在事实之外,发现有疑点。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 (1)可以将案件事实作为证据加以证明。 (2)书面证据; (3)证人证言; (4)受害者的声明;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护; (6)鉴定意见; (七)检验、鉴定和调查实验记录; (八)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决定的依据。犯罪同案之间口供只是一种证据,如果告诉不一致,还要综合考虑其他证据。 《刑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在案件中,法官会按照案件的情况进行一些考量,并且说翻供就一定有用。翻供会不会被法院接受,主要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证据来加于佐证,其他被告人的口供如果真实的话,是可以作为法院的证据的,当然如果是虚假的,法院不会采取的,总而言之,法院不会仅仅看看口供的。 1、最首要的对策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要除口供以外的其它证据充分、确凿,即使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翻供也不能影响侦查、司法机关定案。如果经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原有的口供与侦查、司法机关所收集的其它证据能够相互印证,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却无法取证来印证或与原已收集的其它证据相互印证,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为无效翻供,司法机关仍可依据为口供以外的其它充分、确实的证据所印证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原有的供述定案。 2、针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无理翻供,侦查、司法人员应在摸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侥幸抵赖心理的基础上,运用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帮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端正态度,使其充分理解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证据运用原则,从而使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意识到抵赖不仅没有作用,反而还可能因此而影响认罪态度及相应的刑罚适用,必要时可通过举出一定的实例,或者通过有关的宣传媒体诸如报纸、电台、电视台所报道的实际案例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政策攻心。 3、针对一些因记忆错误而造成的翻供,侦查人员应该努力找出导致犯罪嫌疑人翻供的错误记忆症结,并以相应的他证所反映的案件事实加以综合分析评价,而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事实上,因犯罪嫌疑人记忆差错造成其适度的供述前后不一致,往往是正常的,而过分的一致极可能是虚假的,侦查人员不要将侦查思路局限于追究与定罪量刑的枝节事实差异的原因上。 4、针对因刑讯逼供、诱供、骗供或指供而造成的犯罪嫌疑人翻供,侦查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 首先,必须依法查清犯罪嫌疑人所陈述的这一翻供原因,并根据侦查的结果来确定原有的获取口供的程序是否合法,如果查明原取证中有逼供现象,则可依法确认犯罪嫌疑人原有供述无效,因为不论犯罪嫌疑人原有供述是否具有客观性和相关性,其不具备程序合法性的条件,足以确认该口供无效。 其次,侦查机关必须重新依照合法的取证程序进行重新审讯、重新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确定重新获取的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证据证明价值时,必须严格依照证据的三要素及法定的运用证据的诸原则。再者,如果查明刑讯逼供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侦查机关应将依法追究有关办案人员刑事责任的情况及时通报给犯罪嫌疑人,以树立犯罪嫌疑人对侦查、司法机关的信任,从而配合侦查、司法机关作如实供述。 5、侦查中要注意再生证据的收集。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交代或者没有全部交代其犯罪事实后,为了逃避或减轻法律制裁,一旦有机会与外界接触,往往有可能与有关人员串供,从而改变其对原有犯罪事实的供述。因此,要注意对其本人的表现和所接触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适当运用技侦手段,从而发现再生证据,以达到遏止其翻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