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有人发骚扰短信怎么报警,性骚扰行为需要被骚扰人明确反对才成立吗
释义
    报警和报案是应对骚扰短信的有效方式。性骚扰行为不需要受害人明确反对即可成立,违背他人意愿的性骚扰应承担民事责任。单位应采取预防和处置措施,防止性骚扰发生。发骚扰短信属于违法行为,可由公安机关处以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恐吓、侮辱、骚扰他人的行为将受到拘留或罚款处罚。
    法律分析
    有人发骚扰短信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报警,也可以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派出所报案。性骚扰行为不需要被骚扰人明确反对才成立,受害人没有明确表示接受或同意时,不能一概认定骚扰行为符合受害人的意愿。
    一、有人发骚扰短信怎么报警
    有人发骚扰短信可以直接拨打110报警或者到公安机关进行报警。恐吓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应当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性骚扰行为需要被骚扰人明确反对才成立吗
    性骚扰行为不需要被骚扰人明确反对才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的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性骚扰构成的核心是违背他人意愿,性骚扰与两厢情愿的调情、约会等相区分,是因为此类行为违背了他人意愿。有观点认为,判断性骚扰的关键并非该行为是否违背了受害人的意愿,而在于该行为是否是不受欢迎的。此种观点是从行为角度界定,违背他人意愿是从受害人角度界定,迫于压力表现为自愿的行为,事实上是违背受害人意愿的。受害人表示厌恶、反感、明确拒绝、警告或以反抗行为表示拒绝,都可以认定为违背他人意愿。曾经愿意进行与两性内容相关的交流或者接触,但后来表示不愿意延续的,如果继续纠缠不休,也可以认定为违背他人意愿。
    三、发骚扰短信属于什么行为
    发骚扰短信属于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结语
    如果遇到骚扰短信,可拨打110报警或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性骚扰不需要受害人明确反对即成立,未明确表示接受或同意时,不能认定为受害人意愿。发骚扰短信属于违法行为,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进行行政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等。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应采取合理措施,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有责任防止滥用职权、从属关系等进行性骚扰。性骚扰的核心在于违背他人意愿,受害人的明确拒绝或警告都可视为违背他人意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五条 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
    (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
    (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三章 人身和人格权益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一)制定禁止性骚扰的规章制度;
    (二)明确负责机构或者人员;
    (三)开展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教育培训活动;
    (四)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卫措施;
    (五)设置投诉电话、信箱等,畅通投诉渠道;
    (六)建立和完善调查处置程序,及时处置纠纷并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七)支持、协助受害妇女依法维权,必要时为受害妇女提供心理疏导;
    (八)其他合理的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九条 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
    拘传应当发拘传票。
    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