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门面转让合同纠纷 |
释义 | 赠与合同纠纷是民事纠纷,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赠与人不履行给付赠与物的义务,也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债务不履行的责任。相关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这说明赠与人在非履行道德义务的口头赠与中,赠与人于赠与物给付前可以任意撤销赠与。赠与人既可以任意撤销赠与,受赠人也就不能请求赠与人履行,赠与人自然不发生债务不履行的责任。 一、赠与合同撤销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包括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任意撤销权指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财产的权利转移后如房产已经变更登记到他人名下则不能任意撤销。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仍可撤销赠与,即法定撤销权: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二、无偿合同撤销的规定是什么 无偿合同撤销的规定是赠与人及其他撤销权人在合同有效成立后,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撤销权,使合同归于无效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种,即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则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不再为赠与行为。法律规定赠与的任意撤销,源于赠与的无偿行为。 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第六百六十五条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第六百六十六条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