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恶劣社会影响的原因何在?
释义
    渎职犯罪的危害结果多样,不仅包括经济和人员伤亡后果,还涉及声誉受损、社会秩序紊乱、公众利益受损、权益被侵害等非物质性损失。这些危害结果的严重性需要依据社会公众的认知来判断,尤其在严重损害国家声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况下。特殊时期的环境,如政治意义强烈的圣会或影响较大的城市群体事件,可能加剧危害结果的恶劣影响。
    法律分析
    一、经济和伤亡后果的不可计算性。
    司法实践中,渎职犯罪的危害结果并不都出现人员伤亡后果和能够计算其经济价值。有的根本没有经济价值和伤亡后果,有的是不能够计算其经济价值。如失职导致国家或地方声誉受损等情况,非物质性损失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同样应构成渎职犯罪;
    二、是社会公众认知性,对严重损害国家声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经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非物质性损失的情形。
    这一点大都需要依据社会公众的常识性认识来加以判断;
    三、危害结果的多样性。
    司法实践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1)声誉性损失。如经媒体传播,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社会形象、社会诚信等在国际上及县以上社会范围内造成严重影响的。
    (2)秩序性损害。如引发和诱发群体性事件、大规模群访等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
    (3)公众性损害。如致使大量假冒伪劣商品、食品、药品等流入市场危害公众利益的。
    (4)权益性损害。如导致公共资金、单位资金被大量挪用违规使用的。
    (5)社会性危害。如放纵或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的,等等;
    四、与特殊时期环境的对应性。
    如发生在政治意义较强的圣会或发生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城市的群体事件,造成较坏影响的。
    拓展延伸
    揭示社会恶劣影响的根源
    社会恶劣影响的根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析。首先,经济因素是导致社会恶劣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分配不均、就业机会不足等经济问题,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进而导致各种恶劣行为的出现。其次,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道德沦丧、个人主义盛行、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等问题,使得一些人对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加以尊重,从而产生恶劣影响。此外,教育体系的问题也是导致社会恶劣影响的原因之一。教育的缺失、教育内容的偏颇、教育方式的不当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滋生恶劣行为。综上所述,要解决社会恶劣影响问题,需要从经济、价值观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渎职犯罪的危害结果不仅仅局限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包括对国家声誉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影响。这些非物质性的损失同样应构成渎职犯罪。社会公众的认知和判断也是评估渎职犯罪的重要依据。危害结果的多样性表现在声誉性、秩序性、公众性、权益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特殊时期环境下的渎职行为可能会对国内外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解决社会恶劣影响问题需要从经济、价值观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九条 有下列扰乱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一)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
    (二)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
    (三)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
    (四)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一十五条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殴打监管人员的;
    (二)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的;
    (三)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监管秩序的;
    (四)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8: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