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薪酬保密承诺书合法吗 |
释义 |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既没有规定薪酬必须保密,也不禁止企业采用保密制度。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制定薪酬保密条款,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自由意志协商的结果,只要双方公平自愿、制定程序合法有效,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与尊重。但目前相关案件的判决中认定该行为不合法,相关法院认为同工同酬是劳动合同法的基本要求,实现同工同酬的前提必定是收入的公开,而所谓“薪酬保密”,显然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故该规章制度不合法。 一、劳动合同保密条款 保密条款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内容要切合实际。保密协议的内容既要依据法律,又不能照搬法律。因为法律规定就全局而言的,对一个具体用人单位和一个劳动者来说,有不少具体的实际情况,协议内容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应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例如: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用人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将本单位某某产品或工序的生产技巧、化学配方、工艺流程、技术秘决、设计图纸以及本单位的货源情报等一项或数项内容与劳动者进行约定,而不可照搬法律,笼统约定要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一句话。(二)条款要严密。约定的保密条款是双方当事人履行协议的依据,严密完整的保密约定应当具备商业秘密的内容、期限、权利义务、违约责任、泄密赔偿办法等项条款,至于约定的途径既可以在劳动合同正文中直接对保密事宜作出具体约定,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之外另订一个保密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当然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提及有关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保守,双方一致同意按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员工保密规则制度、办法等执行。若仅有用人单位有关保密规章制度,但在劳动合同中未提及或未约定适用劳动者,那么就不能认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有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追究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保密事项的赔偿责任就失去前提。(三)保密范围要适宜。 二、密薪制是否合法 密薪制不违法。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而且法律上也没有相关规定禁止密薪制。密薪制属于公司管理的范畴,对社会公共利益影响不大,用人单位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和特殊目的,需要理解和尊重。是指企业内部从经营者、管理者到劳动者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等)都是保密的,工资单不公开,相互不得询问。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