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再审期间可以撤诉吗 |
释义 | 一、再审期间可以撤诉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再审案件,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申请人可以撤回案件,但是否准许撤回,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百条审查再审申请期间,再审申请人撤回再审申请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再审申请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询问的,可以按撤回再审申请处理。 第四百零一条人民法院准许撤回再审申请或者按撤回再审申请处理后,再审申请人再次申请再审的,不予受理,但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的除外。 再审启动的理由 1、有足以推翻原裁判的新证据; 2、原审据以裁判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或者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未经质证的; 3、当事人书面申请了原审法院收集对案件裁判有重要影响的证据,而法院未收集的; 4、原审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5、原审存在严重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 包括,合议庭的组成不合法,违反回避制度,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指定法定代理人,剥夺被告人辩护权利的,原审司法人员有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的; 6、当事人因为不能归责于自己及其代理人的事由,或者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审判的; 7、原审裁判有遗漏诉求,或者对没有提出的诉求作出裁判的; 8、原审裁判依据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可以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条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准许:(一)申请撤诉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二)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超越或者放弃职权,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三)被告已经改变或者决定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并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四)第三人无异议。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二)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三)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根据原告的请求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二)采取相应的补救、补偿等措施;(三)在行政裁决案件中,书面认可原告与第三人。 第二百一十二条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