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导行六区划分顺序 |
释义 | 法律分析: 泵站结构尺寸为23.4m(长)×13.2m(宽)×9.7m(高),地下部分深度5.5m,位于粉土、砂土层,地下水位为地面下3.0m。设计要求基坑采用明挖放坡,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0m,坡面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基坑周边设置轻型井点降水。 基坑临近城市次干路,围挡施工占用部分现况道路,项目部编制了交通导行图(图1)。在路边按要求设置了A区、上游过渡区、B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C区6个区段,配备了交通导行标志、防护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比较密集,项目部针对地下管线距基坑较近的现况制定了管理保护措施,设置了明显的标识。 1.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包括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环保施工、成本控制等保证措施;基坑土方开挖等安全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经审批后开始施工。 2.为了能在雨期前完成基坑施工,项目部拟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机械分两层开挖; (2)开挖到基底标高后一次完成边坡支护; (3)直接开挖到基底标高夯实后,报请建设、监理单位进行地基验收。 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原则:(1)施工期间 交通导行方案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 分,必须周密考虑各种因素,满足社会交通流量, 保证高峰期的需求,选取最佳方案并制定有效的 保护措施。(2)交通导行方案要有利于施工组织 和管理,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以 使施工对人民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 低。(3)交通导行应纳入施工现场管理,交通导行 应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设计交通导行方案。 (4)交通导行图应与现场平面布置图协调一致。 (5)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保证交通流量、高峰期 的需要。 法律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第五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征求意见阶段,应当综合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运营安全保障等因素,对线网布局和规模、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时序、资源共享、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线路功能定位、线路制式、系统规模、交通接驳等提出意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审批征求意见阶段,应当对客流预测、系统设计运输能力、行车组织、运营管理、运营服务、运营安全等提出意见。 衍生问题: 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方式划分就是出行者出行时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变化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早期的道路交通规划多采用除交通方式划分以外的三阶段法。然而,现代交通网络是一种立体化的、具有多种交通方式共存的综合性网络,因此交通方式划分已经成为综合交通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