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租赁合同解除会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很多,具体要看当事人解除合同时是否存在法定解除权或者约定解除权。 一、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房屋租赁合同解除的后果根据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租赁合同解除后有以下后果: (一)房屋租赁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因一方的过错造成合同解除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二)双方均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违约责任; (三)若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导致租赁合同解除的,应根据公平的原则进行处理; (四)如属于不可抗力导致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二、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 (1)因为内在或外在等不可抗力的因素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的因素指不能预设到、无法避免与客服的客观因素。当在合同期限内有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合同无法实现时,那么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解除合同。 (2)如果在合同期限内当事人其中一方明确表明或用行动表示自己无法履行或不想履行合同内的义务时,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定解除的方法禁止解除合同。 (3)如果当事人一方因为迟迟没有履行义务而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或因为一方拒绝履行以及履行地点不符合合同规定时,另一方可以根据相关法律对合同进行解除。 (4)如果出现以上法律规定之外的情况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询问相关法律机构是否可以解除合同。这个情形实际上为将来的法律发展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防止了法律漏洞。 三、什么情况下能更改房屋租赁合同 1、私房租赁期间,经租赁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变更房屋租赁合同。 2、私房租赁期间,租赁当事人死亡的,应按以下方式处理: (1)出租人死亡或者依法终止的,由房屋所有权的继承人或者继受人继续履行租赁合同; (2)承租人死亡的,其生前共同居住人可以继续履行租赁合同。继续履行租赁合同者有多人的,应当协商确定一名承租人。协商一致的,出租人依法变更承租人;协商不一致的,由出租人在可以继续履行承租合同的人中确定一名承租人,原承租人的生前同住人仍享有居住权。 3、房屋在租赁期间发生改建、扩建、拆除重建,致原租赁合同部分或大部分不能适用的,出租人应当与承租人协商变更租赁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租赁合同解除要看双方存在约定或者法定的解除情形,如果有的则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