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合同成立但无效情形包括:基于非法目的、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欺诈、重大误解等。应当注意违反法定形式、公序良俗原则等无效原因。 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在符合法定条件下,经过双方意思表示相一致,形成了合法的合同关系。但有些情况下,尽管合同已经成立,但是存在着一定的无效情形,这时候法律会对其进行认定。一般来讲,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如下:1. 合同缔结的目的或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2. 未经双方协商一致,单方解释合同条款;3. 采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使对方订立合同;4. 对方因被误解而同意书面内容;5. 违反了法定形式的合同。此外,还要注意公序良俗原则等其他无效原因。对于发生无效情形的合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除、撤销以及赔偿等处理。 如果合同是口头协议,无法证明当事人真实意图,是否能有效?依据中国民法典的规定,口头协议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是可以成立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证据需要充分且能够证明当事人真实意图。如果口头协议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那么依旧会被视为无效。 合同无效是常见的法律问题,因此,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合理选择合同形式,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当发生无效情形时,应当及时采取解除、撤销等合法措施,以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对于欺诈、胁迫等行为会予以打击,所以在订立合同时,要本着良心,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风险和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五条 合同订立过程中有下列违法情形之一的,该合同无效:(一)损害国家利益;(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四)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五)恶意串通订立损害其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六)违背公序良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