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适用城镇标准吗 |
释义 | 构成城镇空间的载体和构成城镇的资源是个宽泛的概念,即是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水体、动植物以及相关延伸的各类社会人文资源等,其中就涉及当地政府、政策、企业、民众;涉及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涉及内、外部环境等等。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其相关延伸的各类资源重新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具有资本性质、呈现最大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即城镇化的过程。 一、城镇的划分等级说明 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是由《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提出的城市划分标准,即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小城市、Ⅰ型小城市、Ⅱ型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城镇等级影响说明 城区人口5万以上,才有基本的生活服务业; 城区人口20万以上,才有较好的生活服务业; 城区人口50万以上,才有较发达的生活服务业; 城区人口100万以上,才有较好的产业服务业; 城区人口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 城区人口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容易建成全国性大都市; 城区人口500万以上,才能有较发达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业,容易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才会有较发达的全球化公共服务业,容易建成全球化大都市。 但是,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时,会发生城市病;城区人口超过2000万时,会发生较严重的城市病。 所以,最宜居的城区人口为300万——1000万(300万——500万为偏舒适型宜居城市,500万——1000万为偏事业型宜居城市);实力最强的城区人口为1000万——2000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