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罪的定义? |
释义 |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因过错或者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交通事故的构成应当具备以下要素: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不能构成交通事故。比如行人与行人发生碰撞,不构成交通事故; (2)发生在道路上。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允许社会机动车在单位管辖范围内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共交通的场所; (3)运动时发生。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如果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碰撞车辆或乘客上下车过程中发生的挤压、摔倒、伤亡,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事件发生。是指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火灾等现象; (5)事件的原因是人为的。是指事故发生是由事故当事人(肇事者)的过错或意外行为造成的。如果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6)必须有损害后果。损害后果仅指直接损害后果,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7)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是过失或其他意外因素。如果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处于故意状态,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