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偷税漏税和逃税的定义和区别
释义
    偷税、逃税和漏税是三种不同的税务行为。偷税是通过欺骗税务机关来少缴或不缴税款;逃税是通过转移或隐匿财产来逃避缴纳税款;漏税是无意识地少缴或漏缴税款。这三种行为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区分,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条例积极解决问题,以保障自身权益。
    法律分析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薄、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
    这种行为有以下特征:纳税人必须有欠缴税款的事实,即在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内没有按时缴纳税款。同时,纳税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产生了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款的后果。
    这种行为与偷税不同。偷税是纳税人采取隐匿事实、伪造账目,隐瞒应该缴纳税款的数额;逃税是纳税人承认应纳税额,但采取转移、隐匿财产的手段,隐瞒缴纳税款的能力。
    纳税人无意识地漏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漏税与偷税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判定漏税的关键是并非故意,因而在处理上也不同。税法规定,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一定的滞纳金。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整顿税收秩序加强税收管理的决定》规定:对临时经营者漏税的,可以按照规定扣留其部分货物,限期缴纳;对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市)以上税务局长批准,可以将所扣留的货物变价抵缴其应缴纳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要从根本上杜绝漏税现象,除了对漏税者进行经济上的惩罚外,最关键的是对漏税者进行税法知识和财务知识的教育,使得漏税者懂得税法,健全财务制度。
    偷税与漏税的区别,在有关的法律上的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关的当事人会忽视其中的差异,进而导致问题的处理存在不小的难度,但是无论偷税还是漏税有关的问题解决都是需要积极的践行有关的法律条例,保障自己的权益在合理的区间。
    结语
    偷税与逃税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前者是指纳税人以欺骗手段少缴或不缴税款,后者是指纳税人通过转移或隐匿财产逃避缴纳税款。漏税是纳税人无意识地少缴或漏缴税款,通常因为不熟悉税法规定或工作疏忽所致。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除了经济惩罚外,教育纳税人税法和财务知识也至关重要。无论是偷税、逃税还是漏税,都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条例,以保障自身权益在合理范围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关税第五十六条下列进出口货物、进出境物品,减征或者免征关税:
    (一)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
    (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
    (三)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坏或者损失的货物;
    (四)规定数额以内的物品;
    (五)法律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其他货物、物品;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货物、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关税第五十九条暂时进口或者暂时出口的货物,以及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在货物收发货人向海关缴纳相当于税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后,准予暂时免纳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关税第六十五条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征收管理,适用关税征收管理的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