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中止执行有效期 |
释义 | 一、法院中止执行程序 中止执行具体内容 现行法律依据对中止执行的法定情形作了规定的相关法律条款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232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102条、第103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民诉法适用意见》)第315条。折叠具体内涵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规定的中止执行的情形: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 (6)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7)执行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 (8)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 (9)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13条第2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的; (10)涉外仲裁机构作出仲裁裁决,被执行人申辩有《民事诉讼法》第258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之一,并提供适当担保的。 (11)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确有错误,执行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或上级法院提审裁定的。 中止执行的程序 中止执行的原因一旦发生,人民法院即应依职权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当事人发现中止执行的原因存在时,应积极地将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执行的申请。中止执行的裁定,一旦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中止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执行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 执行中止是暂时性的,引起执行中止的原因一消失,即应恢复执行程序。恢复执行,一可由法院依职权进行,并通知执行当事人和其他参与执行人;二可由执行当事人申请恢复,经法院同意后继续进行。 恢复执行是原执行机制的继续运行,不是执行程序的重新开始,执行中止前已为的执行仍继续有效。 二、法院怎样执行程序 1、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执行。2、法院受理后,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要求被执行人限期自觉履行,或者直接采取执行措施。3、被执行人未履行的,法院应当依法采取执行措施,主要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划拨、拍卖、出售被执行人的财产等。,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加入不可信执行人名单等措施。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的,可以由法院中止或者终止执行。执行完毕后,由法院办理结案手续。 三、法院的执行程序 法院的执行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章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 四、法院执行庭执行程序 执行程序首先必须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立案受理后,由执行人员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要求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同时申报自己的财产。 如果被执行人不按时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冻结和扣押,并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