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明确具体工资待遇 |
释义 | 劳动合同中未明确工资待遇,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重新协商或通过仲裁机构或法院确定。对于高于规定的待遇,按实际履行确认;对于低于规定的待遇,按劳动者有利原则确认。劳动合同应包括单位名称、劳动者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资、社保等基本条款。如发生工资争议,劳动者可向法院提供有利证据起诉。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没写具体工资怎么办 员工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虽说没有明确劳动待遇这一条款,但并不影响合同的有效性。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或者由仲裁机关,人民法院等有关机构根据相关规定予以确定。 1、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高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集体合同规定或者法定劳动标准相应内容的,按照实际已经履行的内容确认; 2、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低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集体合同或者法定劳动标准的,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确认。据此,在处理此类劳动合同纠纷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过劳动报酬的,按照实际已经履行的内容确认,但所支付的劳动报酬低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集体合同或者法定劳动标准的,应当补足差额;如果用人单位未曾支付过劳动报酬的,该劳动报酬建议以本单位同一时期,同一工种,同一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确定。 二、劳动合同包括哪些基本条款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这一规定是在《劳动法》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具体项目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员工和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按时拿到工资报酬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合同里面没有就具体工资做出约定,双方可以商议重新签订。当然,在发工资的时候也可以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执行。因工资报酬发生争议,员工可以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到法院起诉。 结语 合同条款不明确的情况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仍然有效。双方可以重新协商或通过仲裁机关、法院等机构确定劳动报酬和条件。如果劳动报酬高于规定或标准,应确认实际履行内容;如果低于规定或标准,应以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确认。在处理劳动合同纠纷时,已支付的劳动报酬按实际履行内容确认,未支付的建议以同一时期、工种、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确定。劳动合同应包括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其他法定事项。员工应及时获取工资报酬,如有争议可向法院提供有利证据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条 【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