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劳动者权益 |
释义 | 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平等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福利等。其权利还涵盖参与工会、民主管理、义务劳动、劳动竞赛等。同时,劳动者也有义务完成任务、提高技能、遵守规程和道德。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互相依存,只有坚持统一才能体现其主人翁地位。 法律分析 一、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全部工资收入。) 3、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假期包括但不限于年假、婚假、丧假、病假、事假、工伤假); 4、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8、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是指: (1)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2)参加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 (3)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 (4)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 (5)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 (6)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 (7)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8)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 (9)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10)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二、劳动者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1、含义: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2、内容:劳动者的义务主要包括: (1)劳动者应完成的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2)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劳动者在享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4)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结语 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平等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此外,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也十分重要,如参与工会、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义务劳动、科学研究等。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职业道德。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坚持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