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债权人如何确保自己的债权不受损失? |
释义 | 在依法讨债的过程中,底线是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在诉讼前,需要收集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信息,以便了解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债务形成时,最好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应的担保,以增加讨债的保障。依法讨债是底线,诉前要注意收集债务人财产状况,债务形成时最好要求提供担保。 法律分析 在依法讨债的过程中,底线是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在诉讼前,需要收集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信息,以便了解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债务形成时,最好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应的担保,以增加讨债的保障。 1、依法讨债是底线。 我们的诚信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不是我们可以不遵守法律的理由。 如之前的案子,由于债权人以犯罪的手段讨要债务,最终构成犯罪担了刑责,以免除债务并另外赔偿的代价,才换来缓刑的结果。 所以,不管有多难,依法讨债是底线。 2、诉前要注意收集债务人财产状况。 依法讨债,应该及时起诉,如果在起诉时能对被告财产进行保全措施,查封到合适的财产,通常就能保障执行到位。 很多执行难的案子是因为被执行人财产被转移,如果在诉前就注意收集财产状况资料,并及时采取保全措施,这样的“执行难”,还是有机会避免的。 当然,这只是事后补救措施,真正的安全是事先就采取稳妥的防范措施。 3、债务形成时最好要求提供担保。 对债务而言,事先的防范就是指在债务形成前就要求债务人提供合适的担保,比如提供房产抵押、股权质押、有足够信用及偿还能力的担保的保证等。 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提供房产抵押、股权质押这类的手续,应办理相关登记手续,不要只签个协议。其他个人或单位提供信用保证的,要书面担保,且对相关担保人的偿还能力有所了解。 如果一笔债务,有合适的抵押或担保,风险基本上是很小的。 结语 在依法讨债的过程中,底线是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在诉讼前,需要收集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信息,以便了解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债务形成时,最好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应的担保,以增加讨债的保障。诉前要注意收集债务人财产状况,以便在起诉时能对被告财产进行保全措施,查封到合适的财产,避免执行难。提供房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担保措施可以减少风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