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构成犯罪的三要素
释义
    犯罪的构成三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具体如下:
    1、犯罪主体,是指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单位。自然人除包括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具体犯罪行为等客观因素外,还应当包括犯罪人的犯罪动机、目的等主观因素。
    2、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主体通过一定活动,作用于犯罪对象,侵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犯罪主体通过实施犯罪行为,造成犯罪结果。
    3、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结果。只要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被侵犯,就造成了社会危害性,刑法根据社会危害性的不同程度规定构成犯罪的不同犯罪结果。
    一、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有什么区别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主要有以下6点:
    1、概念不同。
    (1)违法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禁止做的及不允许做的或是应当做的而不去做的行为;
    (2)犯罪是指触犯《刑法》,严重危害社会,依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2、性质不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即违法行为是包含犯罪行为的。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都构成违法,但是只有在违反刑法时才构成犯罪。
    3、社会危害性大小不同。一般从行为所涉及的数额、范围、手段和后果这几个方面具体衡量社会危害性大小。如盗窃罪以数额大小不同区分违法与犯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强调必须使用暴力手段,故意伤害罪则一般导致被害人伤情达到轻伤以上。
    4、触犯的法律类型不同。从客观方面来看,构成犯罪要求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违法则是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关于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5、认定的机关不同。是否构成犯罪必须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的方式进行认定,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无权决定他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违法则可以由公安、工商、税务等等一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加以认定。
    6、法律后果不同。如果被认定为犯罪,可能被判处刑罚。而违法行为则要接受行政处罚:
    (1)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行政执法部门的制裁,程度一般较轻,一般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2)犯罪行为,必须经法院审判才能确定有罪,处罚执行机关有法院监狱公安部门,程序一定较重,如主刑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外国人的还可以附加驱逐出境。
    二、过失犯罪构成要件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主观上有罪过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犯罪结果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3.犯罪结果,是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行为所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