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产分配需要打官司吗 |
释义 | 不是必须的。 1、一般来说遗产继承如果能够私下协商的话,是不用到法院诉讼的,我国是人情社会,在大家能够协商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撕破脸皮闹到法院。但如果互相真的没办法退让,不得不请求法院对遗产进行分割,就可以到法院诉讼。 2、因遗产纠纷而需向法院起诉的,应该向法院提交诉状,并列其他所有有继承权的人为被告,同时向法院提交死者的死亡证明、需分割的遗产的证明、原被告与死者有继承关系的证明等。 3、在请律师代理诉讼时,应该将案情如实地向律师反映,以便律师能够正确地决定如何诉讼;对于已有的证据材料,也应该全部向律师提供;对于暂时没有的证据,也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调查。 4、如果父母不在时,已经留有遗嘱,财产分配按遗嘱分配;如果没有留遗嘱,应平均分配。财产分配不公,可以向法院起诉。遗产有以下特征包括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等。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即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产继承纠纷起诉前的注意事项 1、起诉前要自酌和咨询。遗产是死亡的自然人留给继承人或受益人的财产。如果认为自己的财产被他人侵占,则可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利益,取得自己应有的遗产。但是,事实上有时候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受益人主观认为自己应得的遗产份额,与依法确认的是有差别的。这样,在起诉前就要全面斟酌,必要时可向律师或法院接待室咨询,避免在诉讼中形成错误观点,以求在诉讼中取胜。也可以避免浪费自己的财力精力。 2、如果认为自己应得的遗产被他人占有或多占了份额,在诉前,先与那些占有人协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果商谈后,对方自愿拿出遗产并在份额上双方都满意,就可避免诉讼,这样做,既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也能息争宁事。当然,这种交涉和商谈要在明了法律,认清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即使达成一致意见,处理好了遗产,日后也易产生纠纷。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