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人人格权主要包括哪些 |
释义 | 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与其自身尊严和自由相关联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人格侵权的条件包括行为人主观具有过错、违法行为的存在、损害结果发生和具备因果联系。伤害他人人格权的法律责任包括受害人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拒不承担或无法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 法律分析 人格权包括以下内容: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知,人格权具体表现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集中表现为名誉权。总的来说,人格权主要包含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二、构成人格侵权的条件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人格尊严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权不容侵犯的权利,构成伤害他人人格尊严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行为人主观具有过错。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人格权的结果,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态。伤害他人人格权因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过错才能构成侵权责任。 2、违法行为的存在。人格权属于绝对权的一种,具有普遍的对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负有不伤害他人人格权的义务,违反这种义务进行的行为均被纳入伤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之列,除非有正当合法抗辩事由存在。 3、损害结果发生。伤害他人的人格权,受冲击的往往是他人的人格利益的损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也可能会导致权利人经济上的损失。 4、具备因果联系。侵权法上因果关系在于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伤害他人人格权的后果表现为社会地位下降并且没有受到他人和社会的最基本尊重,这一事实乃侵害行为所致,换句话来说,权利主体因该不法行为遭受人格利益受损。 三、伤害他人人格权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规定:“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知,伤害他人人格权,造成财产损失的,应按照全部赔偿原则,予以全部赔偿;致他人精神损害,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且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根据侵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侵害人的得利情况,侵害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受诉法院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予以酌定。 拓展延伸 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的规定,人格侵权行为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受害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因故意、重大过失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其次,受害人的名誉、荣誉权受到侵害,或者因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第三,受害人的姓名、肖像、声音、健康、荣誉、隐私等个人信息受到非法披露、使用、公开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第四,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对死者实施侮辱、诽谤、骚扰行为;第五,其他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因此,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构成人格侵权。 结语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其中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人格侵权需要满足行为人主观具有过错、违法行为的存在、损害结果发生以及具备因果联系等条件。受害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拒不承担的可以采取公告或执行等方式进行强制执行。在处理人格侵权案件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合理处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有明确约定,肖像权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因解除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肖像权人的事由外,应当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四十五条 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