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受伤后如何获得赔偿? |
释义 | 工伤职工的赔偿标准及条件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在工作中受伤后可以获得赔偿,包括医疗费、工资补偿、津贴等。工伤的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和地点内意外伤害、工作内容导致的伤害、外来殴打、职业病、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以及交通事故等。停止享受工伤待遇的情况包括个人原因无赔偿条件、未及时就医、未做劳动能力鉴定。受伤职工应主动接受治疗,否则无法获得赔偿。用人单位会根据医疗鉴定报告来赔偿。 法律分析 不同的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某些行业,风险是比较大,工人受伤是不可避免的,能做的就是怎么样降低受伤的风险。对于工作中造成的身体损伤,我们国家是有相应的赔偿标准的,现在来看看有哪些? 工作中受伤后赔偿标准是什么 在工作中,职工由于一些不能预见的因素导致自己身体受伤的情况出现,用人单位是要按照工伤险的赔偿标准来对职工进行赔偿的,其中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宿费等等,如果有特殊的情况还需要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具体根据受伤的等级来决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1、职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内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幸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 2、在工作刚展开或者结束的时候,职工因工作内容而导致自己受伤的情况; 3、职工在执行工作任务的时候,突然遭受到外来的殴打,致使身体部位出现流血、红肿的行为; 4、职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特殊性质,长期工作会让职工患上难以治愈的疾病; 5、职工在外出工作的时候,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出现了行踪不明、生命不确定是否安全的情况; 6、职工在上班的时候,或者在下班的时候,因为交通方面的原因导致自己的身体受伤的情况,并且这个交通事故不是由于职工个人的原因才造成的; 7、法律上其他可以认定为工伤的行为。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职工由于个人的原因没有获得享受工伤赔偿待遇的条件; 2、职工在工作中受伤后,没有及时去医院进行身体的治疗,这是由于职工自身不配合的原因造成的; 3、职工没有去做劳动能力的鉴定,这时用人单位不知道职工的具体伤势,可以不支付赔偿; 对于上面说到的停止享受工伤待遇情况,尤其是第二和第三点,作为受伤的职工,一定要主动接受治疗,如果是因为自己的不配合而错失治疗的,是不会得到任何赔偿的。用人单位只会根据医院出示的医疗鉴定报告来进行赔偿,若是没有就是职工自己掏钱治疗了。 结语 工伤赔偿是保障职工权益的重要制度,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可享受医疗费、工资补偿、伙食补助等多项赔偿。特殊情况下还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职工应了解工伤认定条件,如工作时间内受伤、工作内容导致伤害、突遭外来伤害等。重要的是,受伤后应及时就医,并配合劳动能力鉴定,以确保享受工伤待遇。否则,将失去赔偿权益。保护自身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四条本解释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 本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本决定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一条 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