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开庭当事人不去律师去可以吗 |
释义 | 开庭当事人不去律师去可以。 请了律师的话,自己可以委托律师全权代理,自己无需出庭,当然也可以出庭。如果没有律师,是必须自己出庭的。 开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审理程序:案件需要进入法院的审理程序,即经过立案、送达、举证、调解等程序后,法院裁定该案进入开庭审理阶段; 2、双方当事人:开庭需要双方当事人参加,包括原告和被告。如果当事人无法到庭,需要提供合法的证明材料,并由代理人代表到庭; 3、法庭:开庭需要在法院的审判场所或者指定场所进行。法庭应当具备一定的场地、设备和条件,以便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诉讼辩论; 4、公开性:开庭一般具有公开性,即除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外,任何人都可以到庭旁听; 5、联系方式:法院需要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开庭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通知方式包括传票、书面通知、电话通知、短信通知等方式。 开庭的流程包括以下环节: 1、宣布开庭:庭审开始前,法院工作人员会宣布庭审开始的时间、地点、案号等信息,并告知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应到时间。如果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没有到庭,法院可能会视情况宣布缺席判决; 2、调查取证:庭审开始后,法院会依法对相关证据进行调查取证,如查阅书证、鉴定物证、听取证人证言等。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法庭上对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 3、双方陈述意见:庭审进行到一定阶段,法院会要求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对自己的诉求和对方的辩称进行陈述意见。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需要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理由,并进行辩论和驳斥; 4、法庭辩论: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陈述完意见后,法庭上将进行辩论,法院会要求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就案件事实和法律法规进行辩论和质证。在辩论中,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需要彼此尊重、遵守礼仪,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和谩骂; 5、结案陈述:庭审结束前,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可以向法院做结案陈述,总结自己的主张和理由,并表达希望法院做出的判决结果; 6、宣判:庭审结束后,法院可能当庭宣判判决结果,也可能在一定期限内公告判决结果。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需要遵守法院的判决结果,并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法律义务。 综上所述,开庭是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之一,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需要认真准备,遵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第五十三条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四条 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