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
释义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的关系。
    法律分析
    劳动关系包含以下内容: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2、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持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等等。
    一、劳动关系认定要素包括:
    1、用人单位的劳动者主体合法;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如下:
    1、劳动关系主体之间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客观上的隶属性;
    2、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
    4、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劳动为目的。
    总而言之,劳动关系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纪律及奖惩、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和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劳动争议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持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等等。
    拓展延伸
    劳动关系的演变与法律框架
    劳动关系的演变与法律框架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关系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关的法律体系。在过去,劳动关系主要以雇佣关系为基础,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由传统的法律规定。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关系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现代劳动关系涉及更广泛的雇佣形式,如合同工、临时工和自由职业者等。法律框架也在不断演变,以适应新兴的劳动关系形式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法律规定了劳动关系中的雇佣合同、工资支付、劳动保护、劳动纠纷解决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框架,可以确保劳动关系的公平、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也包括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持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的特征是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客观上的隶属性,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具有排他性,以劳动为目的。劳动关系的演变与法律框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涉及更广泛的雇佣形式,法律框架也在不断演变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完善法律框架可以确保劳动关系的公平、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