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
释义 | 1、从国际环境来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都给国有经济带来“走出去”使命与国际环境严峻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上面,国企要承担重要的使命,比如最近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国企就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国企还要面临类似于“竞争性中立”的压力,这意味着国企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很容易受到当地政府或企业的排斥,发展将会面临“使命”和“压力”的重大挑战。 2、从国内环境来看 国内的经济环境也起了重要的变化。进入“十二五”以后,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国有经济所熟悉的要素驱动型的发展环境正在改变。我国要走向经济“新常态”,这种新模式对于习惯了所谓大规模投入要素的国企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加快转变国企自身的发展方式。 3、从市场化进程来看 国企改革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一是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到位;二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还不到位;三是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还没有到位;四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 二、什么是国企?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特别指出,在我国除了广义和狭义定义的中央企业外,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这些中央企业归国务院直属管理,企业属于正部级。 三、什么叫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2015年2月,针对信息公开“成绩单”公布,国务院办公厅严格督查,各部门“交作业”的时间大为提前。不过,信息公开“成绩单”公布,不只需要速度和规模,下一步,得在“质量”上面多下下工夫才行。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更加明确地强调推进行政权力清单、财政资金、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环境保护等9大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其中不少方面是首次纳入公开范围,如要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布权力清单,公开棚户改造建设项目信息、国有企业信息、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信息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