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为了避免二次伤害,除了就医治疗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该立即处理现场,及时送往医疗机构,对工伤职工进行抢救、治疗和诊断,令伤势得到控制,避免导致二次伤害。用人单位还应根据工伤职工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安排,如调整工作环境、调岗或休假等,确保工伤职工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法律依据: 1.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处理现场,及时送往医疗机构,对伤势控制和诊断治疗,确保工伤职工早日恢复工作能力。” 2.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重大事故,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有关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分工协同工作,抢险救援,清理、安全评估和责任追究等工作有序进行。” 3.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劳动者因工作负伤、病情急需要治疗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医疗费用。” 总结:工伤事故的发生给工伤职工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避免二次伤害是非常重要的,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工伤职工做到及时求医、诊治和恢复工作能力,保证其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正常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