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互联网侮辱与诽谤行为的法律处理 |
释义 | 互联网侮辱和诽谤他人的处理方式:根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解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应被认定为犯罪,而多次实施诽谤行为且未经处理的将受到法律处罚。此外,利用互联网辱骂、恐吓他人以及编造虚假信息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规定了侮辱和诽谤他人的行为,违法者将受到行政处罚。关于诽谤罪的法律服务费用根据不同阶段和财产关系的涉及程度而定。 法律分析 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和诽谤他人怎样处理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二、诽谤罪请律师要多少钱 (一)侦查阶段: 1、提供法律咨询:300~500元/次 2、申请取保候审:500~3000元/件 3、代理申诉和控告:1000~10000元/件 (二)审查起诉阶段: 1、不涉及财产关系的:1500~12000元/件 2、涉及财产关系的:按照代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诉讼案件收费标准的70%执行,但最低不少于2000元。 (三)审判阶段: 1、不涉及财产关系的: (1)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2500~20000元/件 (2)担任自诉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2000~15000元/件 2、涉及财产关系的:按照代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诉讼案件的收费标准执行。 结语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和诽谤他人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将被视为犯罪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对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辱骂恐吓他人、编造虚假信息等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能被定罪处罚。律师在处理诽谤罪案件时,费用根据不同阶段和涉及财产关系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包括提供法律咨询、申请取保候审、代理申诉和控告、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等。具体费用根据律师的收费标准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