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暴违法处罚有哪些 |
释义 | 网络暴力的法律依据及处罚标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暴力的法律依据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以及网络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网络诽谤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网络诽谤都将受到法律处罚。对于犯罪行为,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同时可能需要进行赔偿或接受警告等处理。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网络暴力处罚的法律依据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等。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网络暴力也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可能会涉及到,而刑事犯罪妙新标准在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造成后果严重的话,是钱的罪名是侮辱罪以及诽谤罪,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做赔偿。或者是进行警告。 结语 网络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网络暴力的处罚法律依据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以及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等。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和情节严重的网络诽谤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编造虚假信息、辱骂恐吓他人等行为也将依照相关法律进行处罚。网络暴力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一经查实,将依法定罪处罚。对于网络暴力行为的处理,可能包括刑事处罚、赔偿和警告等措施,具体情况需根据案件的后果和情节来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六十六条 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章 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 第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网络产品、服务和运行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国家支持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六十八条 新闻出版、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网信等部门应当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监督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指导家庭、学校、社会组织互相配合,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预防和干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干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