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外科手术后肠梗阻医疗纠纷案例一则
释义
    【基本案情】
    2015年1月4日,患者夏某主因“发现腹部包块40天余”至被告医院处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腹膜后肿物(右侧)、肝囊肿、剖宫产史、输卵管切除术后”。1月6日,对患者行“腹膜后病损切除术”,术后转入外科监护病房,1月7日,转回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1月15日,患者呕吐一次,胃液量较多。1月16日,肠胃减压去除负压后胃液量明显减少。1月17日,去除胃肠减压负压后观察2天胃液明显减少,故拔除胃管,进食流食。1月18日,患者诉腹胀,胃部不适,昨日呕吐3次,为墨绿色胆汁样液体。昨日查腹平片立位提示:腹部多发气液平,肠梗阻可能。1月19日,患者腹胀伴恶心呕吐。1月20日,患者腹胀加重,伴发热。被告医院考虑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性大,经保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好转,且腹胀加重,出现发热、脉快,存在急诊开腹探查手术指征,应急诊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手术。1月21日,被告医院为患者行“回肠-横结肠吻合术,剖腹探查术,肠粘连松解术”,手术过程中循环不稳定,输液及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稳定,病情危重,转外科ICU继续对症治疗。1月23日,患者呼之不应,病情危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进展迅速。被告医院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2月5日,患者于中午出现血压逐步下降,循环难以维持,被告医院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继续对症抢救,13时35分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死亡诊断:1、腹膜后肿物(右侧,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恶变);2、粘连性肠梗阻;3、感染中毒性休克(脓毒症);4、多器官功能衰竭;5、肝囊肿;6、剖宫产史;7、输卵管切除术后。由此引发医疗纠纷。
    【审理过程】
    诉讼过程中,经原告申请,法院委托某鉴定机构对本案进行鉴定,鉴定机构认为:
    一患者死亡原因分析。由于未对患者进行尸检,听证会中,经医患双方认可,死亡原因由鉴定人依据相关医学资料分析认定。根据病历资料记载,患者腹膜后生长较大的肿物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恶变,于2015年1月6日行腹膜后病损切除术,因肿物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手术切除范围大,术后发生手术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1月20日行回肠-横结肠吻合术、剖腹探查术和肠粘连松解术。术中见腹腔内广泛粘连,全程小肠扩张,吸出4000mL液体,盲肠、升结肠亦扩张;循环不稳,予大量补液及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才能维持循环稳定。术后患者逐渐陷入镇静昏迷、休克状态,虽采取各种措施予以抢救,终因病情进一步加重而死亡。综合上述医疗过程分析,患者罹患腹膜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致感染中毒性休克、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
    二医疗过错、因果关系及责任程度分析。1、患者因腹部肿物到被告医院处就诊,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腹膜后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恶变。此阶段诊疗过程,术前检查项目完善,手术适应症明确,手术过程顺利,符合相关临床诊疗规范。2、被告医院在首次手术前已对患者家属进行了肠道手术风险的相关说明,其中包括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履行了相关告知义务。3、患者2015年1月6日手术后,1月15日去除胃管负压吸引,17日拔除胃管,当日即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查立位腹平片可见腹部多发气液平,已充分提示存在肠梗阻的可能。18、19日经两天保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被告医院于20日夜间才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2006版》中关于肠梗阻“经24至48小时非手术治疗症状不缓解的病人”“应及早手术”的治疗原则,被告医院在选择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上有一定延误,存在未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之过错。综上所述,考虑到患者腹膜后肿物较大,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术后易于发生肠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7: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