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迫离职要符合什么条件 |
释义 | 被迫辞职是指劳动者非因本人意愿而辞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至三十八条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保护条件、拖欠工资、未缴纳社保费等违法行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可解除合同的情形。 法律分析 被迫辞职是指劳动者非因本人意愿而辞职。例如用人单位有不按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条件、拖欠克扣工资等行为,劳动者依法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算是被迫辞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被迫离职的法律规定和保障 被迫离职是指员工在工作中遭受到违法、不公或欺凌行为,无法继续工作的情况下,不得已离开职位。根据法律规定,被迫离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必须存在明确的违法、不公或欺凌行为,如性骚扰、歧视等。其次,员工应尽力采取合理的救济措施,如向上级报告、寻求调解等。如果无法解决问题,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在保障方面,法律规定雇主不得因员工被迫离职而进行报复或歧视,否则可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员工可能获得经济补偿、工资赔偿等权益保障。被迫离职是一种特殊情况,法律为员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救济途径,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结语 被迫辞职是指劳动者非因本人意愿而辞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至三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条件、拖欠工资等情况下,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被迫离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存在明确的违法、不公或欺凌行为,并积极采取合理的救济措施。法律保障了员工的权益,禁止雇主进行报复或歧视。被迫离职是一种特殊情况,法律为员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救济途径,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第四章 劳动管理 第二十条 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 特区企业职工可按照劳动合同规定,向企业提请辞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修订):第九章 监督与惩戒 第六十五条 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 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职级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原职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五章 法官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 法官的等级设置、确定和晋升的具体办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