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借钱不还钱怎么告他追债
释义
    如何追讨借款人不还款的问题:
    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法院立案并送达被告,被告作出答辩,开庭审理,法院做出判决。需要提交的证据包括借款协议、担保证据、付款凭证等。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借钱不还的案件属于财产案件,诉讼费按金额比例收取。出借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法院判决后可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一、借钱不还钱怎么告他追债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
    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5、开庭审理;
    6、法院做出判决。
    二、民间借贷纠纷需要提交的证据
    (1)借款协议或借据;
    (2)借贷关系有担保人的,有关担保的证据;
    (3)借贷双方交付、收到钱款的凭证;
    (4)债务人借款用途的证明;
    (5)债务人应当支付利息的证明;
    (6)无利息约定,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款经催告不还,债权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应有到期不还或经催告不还的证据;
    (7)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应有证明债权凭证真实性及清偿债务的相关证据;
    (8)付款付息凭证。
    三、起诉需要什么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案件有明确的被告;
    3、案件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四、借钱不还起诉费用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案件分为财产案件和非财产案件,财产案件是按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按比例收取诉讼费的。而借钱不还的案件往往都是属于财产案件处理的。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借款人到期后不按时还款,出借人可以到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起诉状和证据,证据包括借条、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符合立案的条件法院就会受理,并会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后借款人不履行,出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结语
    借款不还,追债的诉讼程序如下: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及证据,法院审查后立案并送达被告,被告作出答辩后进行开庭审理,法院最终做出判决。民间借贷纠纷需提交的证据包括借款协议、担保证据、交款凭证、借款用途证明等。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被告明确,具备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在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之内。借款不还的案件属于财产案件,诉讼费按金额比例收取。借款人不履行判决,出借人可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并主张按照实际借款期限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应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超过以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