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民法典侵犯名誉权如何认定 民法典侵犯名誉权认定如下: 1.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也就是对方实施了侵害名誉的行为,如侮辱、诽谤行为; 2.行为具有违法性;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二、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名誉权 有效维护自身名誉权的方法有: 1.要明确名誉权包括的内容: (1)公民有维护自己名誉尊严的权利; (2)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2.要掌握认定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依据。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侮辱和诽谤两种方式,侮辱是指用暴力或口头、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被侵权人一定要保存被侵权的证据,必要时要通过公证、鉴定等方式对证据予以固定。 3.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三、去世的人名誉权受保护吗 去世的人名誉权受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 精神损害赔偿 责任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了死者肖像受法律保护。自然人死亡后,他人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其近亲属因该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