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签几年 |
释义 | 劳动合同签订几年,法律并无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即可。用人单位可以选择与劳动者一年签订一次劳动合同。但是,签订第3次劳动合同的时候,劳动者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14条的规定,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短期劳动合同到期续签可以约定多久 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你与用人单位协商,签多久都可以。 签订第二次劳动合同的要点,如何签订第二次劳动合同 新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签订了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意味着下一次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第一次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准备订立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应当慎重考虑把握好两个要点。 考虑人员更新的需要,可以以短期限劳动合同为主。对一些低技能、岗位专业性不强的劳动者可以采取连续签订两次较短的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方法,使累计合同时间缩短,便利劳动者的更新。但是,这样做加重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的问题,与新法原则相冲突。 从提高用工稳定性、降低用工成本的角度考虑,应该以长期限劳动合同为主,延长每一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这样也可以解决合同短期化的问题。 其实,企业没必要担心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会因为新法的实施受到限制。因为劳动合同是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订立次数都由双方协商一致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劳动者的决定权仍掌握在企业手中。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时,用人单位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且这种劳动合同也不是“终身制”的,在法律规定的条件或是双方协商约定的条件出现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没有劳动合同辞职该如何处理 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出辞职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不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作为经济赔偿,但是如果已经建立劳动关系年满一年,则视为双方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得要求双倍工资。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提出辞职的,可以不用承担违约责任,但是通常情况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即便用人单位存在不签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劳动者依然应当遵循签订了劳动合同的程序进行。因为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准。因此需要和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正式员工提前三十天,试用期员工提前三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即可辞职。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员工劳动合同期限怎么确定 劳动合同的期限没有明确规定,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即可。劳动合同有三类,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终止合同时间的劳动合同。雇主与雇员协商一致,可以签订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雇主与雇员约定的劳动合同,没有确定终止时间。雇主与雇员协商一致,可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签或者签订劳动合同,除劳动者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还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用人单位首次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0年以上,离法定退休年龄不到10年的;连续签订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佣之日起一年内未与雇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雇主与雇员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雇主与雇员协商一致,可以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