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处理办法 |
释义 | 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将受到政务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必须公正公开,基于事实和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行政处罚要公布,未公布的不得作为处罚依据。轻微情节给予政务处分,严重情节涉及犯罪将进行刑事处罚。判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公职人员一般会被开除。 法律分析 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情节轻微,不涉嫌犯罪或者行政处罚的,只给予政务处分,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需要按照规定降低级别。情节严重,有违法暴力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进行刑事处罚。如果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那么公职人员一般会被开除。 拓展延伸 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公职人员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其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信力,也破坏了法治的基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与接受相应的处罚措施。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个方面。刑事责任涉及犯罪行为,例如贪污、受贿等,公职人员如果触犯刑法,将面临刑事追究和相应的刑罚。行政责任则涉及违反职责、滥用职权等行为,对此,相关部门可采取行政处罚,如停职、降职、开除等。这些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实施,旨在维护公职人员的职业操守,保护公共利益,促进廉洁政府建设。 结语 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与相应处罚。刑事责任涉及犯罪行为,行政责任则涉及违反职责、滥用职权等行为。法律责任和处罚的实施旨在维护公职人员职业操守,保护公共利益,促进廉洁政府建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第三条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 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第四条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第五条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六条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