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餐饮店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
释义
    对于没有劳动合同或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可以保留证据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签订合同或支付相应赔偿。同时,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订合同的双倍工资。对于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也可以申请工伤鉴定,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以获得相应的保障和赔偿。
    法律分析
    一、餐饮店没有劳动合同怎么办
    如果遇到没有签劳动合同,老板又欠薪时,大家一定要保留好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例如:
    1、工作服、工作证等
    2、考勤卡、工资卡、社保卡等
    3、同事证明、工作来往等
    同时,你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及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加班工资等。
    二、没签书面劳动合同怎么办
    对于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没有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按照企业的或者行业的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作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月工资。
    无论是在什么性质的单位,只要与劳动者建立了用工关系的,那么在一个月之内就必须要与其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如果是口头的都还不行,否则的话单位就要承担因此的不利后果,具体包括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而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也视为建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没有劳动合同如何申请工伤鉴定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也能申请工伤鉴定,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你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
    虽然职工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在工作中受伤的,仍属于工伤,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只是在申请时,需要受伤职工提供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证、上岗证、工作服、工资卡的银行交易记录、工友的证明等。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职工应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结语
    餐饮店没有劳动合同时,应保留有利证据,如工作服、工作证、考勤卡等,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及拖欠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等。对于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订立合同,否则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申请工伤鉴定需提供证据,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证等。受伤职工应在1年内向社保部门提出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无营业执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五条 【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