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家庭法律中的抚养权问题 |
释义 | 离婚孩子归女方的情况下,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最有利于子女的方式。已满八周岁的子女的意愿应得到尊重。 法律分析 离婚孩子归女方的情况: 1、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子女已满八周岁的,自愿由母亲抚养的,应当尊重其意愿。《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法律客观: 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拓展延伸 家庭法律中的抚养权纠纷解决方法 在家庭法律中,抚养权纠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当父母分居或离婚时,抚养子女的问题可能会引发争议。为了解决这样的纠纷,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可以采用。 首先,调解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抚养权纠纷的方式。通过第三方的介入,例如专业的调解员或律师,可以帮助双方父母就抚养安排进行协商和达成共识。调解可以提供一个平等和公正的环境,促使双方父母就子女的福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讨论。 其次,法院诉讼是解决抚养权纠纷的另一种方法。当双方父母无法就抚养安排达成一致时,他们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依据相关法律和证据,作出最终的抚养决定。这种方式虽然耗时和费力,但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可能是必要的手段。 另外,父母可以选择通过协议达成抚养权安排。他们可以自行协商并签署协议,明确抚养的细节和条件。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法院介入,同时也给予父母更多的自主权。 总的来说,解决家庭法律中的抚养权纠纷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子女的最佳利益、父母的能力和资源等。无论选择调解、法院诉讼还是协议,都应该以确保子女的福利和权益为首要目标。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民法典》第1084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对于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解决抚养权纠纷可以通过调解、法院诉讼或协议等方式进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以确保子女的福利和权益为首要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