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防卫过当导致对方轻伤怎样处罚? |
释义 | 防卫过当导致对方轻伤的处罚按故意伤害罪从宽处罚,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犯罪行为,其规定是防卫行为超越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应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的概念随着正当防卫的发展而提出,其前提是为了保护人身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防卫过当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否则构成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防卫措施必须是正当且不能超过限度范围,否则构成防卫过当。 法律分析 一、防卫过当导致对方轻伤怎样处罚? 防卫过当导致对方轻伤将会按照故意伤害罪从宽处罚。 防卫过当包括造成他人死亡或者轻伤的情形,出现这两种情况后应该怎样追求其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只是作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的考虑。所以对防卫过当中“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原因是什么。对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和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刑事处罚的问题也有相关的刑法规定。 二、防卫过当的规定是什么?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在鼓励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其积极的意义。 防卫过当的概念不是独立被提出来的,而是随着正当防卫的历史发展而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初,刑事社会学派取代了刑事古典学派,在刑法理论上占据了地位,从理性的角度对人们行使防卫权的范围、条件、合理限度等进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防卫过当的概念及制定出对其应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从而走上了有限防卫的轨道。 防卫人进行防卫是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损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其目的是出于反击和制止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这是防卫过当的前提条件。 实际上,防卫过当符合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仅仅是不符合第五个条件,防卫过当应具有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即正当防卫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和主观条件。这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成立防卫过当,而是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如挑拨防卫、假想防卫、防卫不适时、防卫第三者等。这些防卫没有正当防卫的主客观基础,其本身是非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按刑法规定的罪名定罪处刑。 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存在不法侵害,那么针对这个不法侵害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正当防卫的措施的,这也就意味着防卫的措施必须是正当的,而且必须不能够超过限度范围,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范围的话,将会构成我们国家刑事法律当中所规定的防卫过当。 结语 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行为中,防卫人的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对于防卫过当导致对方轻伤的情况,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将会从宽处罚,考虑减轻或免除处罚。防卫过当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遭遇不法侵害,可以采取正当防卫措施,但必须在合理限度内,超过限度范围将构成防卫过当,应按照刑法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