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安全事故上报的时限是多久?
释义
    安全事故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一般安全责任事故应在一小时内上报给有关部门,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报告。根据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经济损失,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法律分析
    一、一般安全事故上报时间是多长
    1、一般安全事故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依据相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2、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二、一般安全责任事故如何处理
    发生一般安全事故的,生产单位要及时组织抢救,并且在一小时内上报给有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出具报告。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结语
    根据相关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一般安全事故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同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被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以上是对一般安全事故上报时间和处理等级的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二章 核设施安全 第二十五条 核设施建造前,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造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核设施建造申请书;
    (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
    (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四)质量保证文件;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二章 核设施安全 第十八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严格控制辐射照射,确保有关人员免受超过国家规定剂量限值的辐射照射,确保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和尽可能低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对核设施、核材料及相关放射性废物采取充分的预防、保护、缓解和监管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者自然灾害造成核事故,最大限度减轻核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的活动,适用本法。
    核设施,是指:
    (一)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核动力厂及装置;
    (二)核动力厂以外的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其他反应堆;
    (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等核燃料循环设施;
    (四)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处置设施。
    核材料,是指:
    (一)铀-235材料及其制品;
    (二)铀-233材料及其制品;
    (三)钚-239材料及其制品;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管制的核材料。
    放射性废物,是指核设施运行、退役产生的,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