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自愿离职能领到失业金吗? |
释义 | 主动辞职者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只有在非因个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况下,满足其他条件的失业人员才能申领失业保险金。此外,失业人员在重新就业、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被判刑收监执行或劳动教养等情况下,也将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保障失业人员权益的措施包括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领取失业保险金需满足相关条件。 法律分析 一、主动辞职可以领失业金吗 主动辞职者将无法申领失业保险金。根据国务院令第258号《失业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以及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这里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是指“终止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人员。显然,劳动者提出辞职的不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范围,所以无法享受失业保险金。 二、在什么情况下失业人员不能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七)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其丧失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停止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条例》对不得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保障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失业人员对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违反本规定擅自终止其失业保险待遇的,有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合有关法律中的规定,导致劳动者失业的原因有很多,虽然最终都是造成了失业的后果,但因为原因不一样,那么就影响着劳动者是否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问题。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同时要求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那么才可能领取到失业金。 结语 结论:根据国务院令第258号《失业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主动辞职者无法申领失业保险金。只有在非因个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况下,且满足其他条件,才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若出现重新就业、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被判刑收监执行或劳动教养等情况,将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此外,对于违反规定擅自终止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况,失业人员有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劳动者在申领失业保险金前需仔细了解相关规定,确保符合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修订):第十六章 职位聘任 第一百零三条 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职位及其职责要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违约责任等条款。 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聘任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一个月至十二个月。 聘任制公务员实行协议工资制,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九条 法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 经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按照规定晋升工资档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