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民的诉讼权利有什么 |
释义 | 公民的诉讼权利包括起诉权、答辩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权、申请回避权、调解权、反诉权、辩论权、提出证据和质证权、上诉权、申请执行权、和解权、撤诉权、变更诉讼请求权、申请再审权、查阅权、复制权、法庭笔录补正权、管辖异议权、申请不公开审理权、财产保全申请权、先予执行申请权、要求重新调查、鉴定、勘验的权利、要求补正法律文书中笔误的权利、要求补充判决权、以及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法律分析 公民的诉讼权利有: (1)起诉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权利只能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享有; (2)答辩权。 (3)委托诉讼代理人权。 (4)申请回避权。 (5)调解权。该项权利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请求调解权,二是达成调解协议权; (6)反诉权。 (7)辩论权。 (8)提出证据和质证权。 (9)上诉权。 (10)申请执行权。 (11)和解权。 (12)撤诉权。 (13)变更诉讼请求权。 (14)申请再审权。 (15)查阅权。 (16)复制权。 (17)法庭笔录补正权。当事人对法庭笔录认为有错误的,有权要求进行补正; (18)管辖异议权。 (19)申请不公开审理权。 (20)财产保全申请权。当事人有权依法在起诉前或者起诉后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 (21)先予执行申请权。对可以先予执行的案件,当事人有权申请先予执行; (22)要求重新调查、鉴定、勘验的权利; (23)要求补正法律文书中笔误的权利。 (24)要求补充判决权。若判决书漏判了诉讼请求,当事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对漏判的诉讼请求进行补充判决; (25)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拓展延伸 公民的诉讼权利:保障与限制 公民的诉讼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重要权益,旨在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实现与维护。这些权利包括起诉权、辩护权、证据权、申诉权等。公民可以依法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然而,诉讼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法院对起诉的受理、证据的采信、判决的执行等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旨在维护公正、效率和社会秩序。因此,公民在行使诉讼权利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能滥用权利。综上所述,公民的诉讼权利在保障个人权益的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 结语 公民的诉讼权利是法律赋予的重要权益,包括起诉权、辩护权、证据权、申诉权等。这些权利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然而,诉讼权利也受到限制,以维护公正和社会秩序。公民在行使诉讼权利时应遵守法律规定,不能滥用权利。综上所述,诉讼权利既是公民的保障,也需要合法使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