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申诉与起诉的区别 |
释义 | 消费者投诉、申诉和起诉的区别及其在我国的处理方式。投诉是向消费者组织陈述损害事实并请求赔偿,申诉是向行政部门反映损害情况并请求解决纠纷,起诉则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可处理申诉并查处违法行为,消费者协会只能进行民事调解。根据《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司法程序中的申诉不能受理。 法律分析 投诉一般是指消费者通过书面或其它形式向有关消费者组织陈述、反映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损害的事实,请求纠正、赔偿的行为。申诉是指消费者投书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权益受损情况,请求解决纠纷、处理经营者违法违纪的行为。起诉是指向法院起诉的法律行为。在我国,代表国家控诉的人民检察院、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诉有向行政机关举报的性质,投诉仅是一种民事行为。行政机关处理消费者申诉,在调解的同时可以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而消费者协会处理消费纠纷,则仅仅是进行民事调解,没有行政处罚手段。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制发的《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规定,有些申诉如已进入司法程序等,就不能予以受理。 拓展延伸 申诉和起诉的区别:权利行使的不同方式 申诉和起诉是法律领域中常用的两种权利行使方式。申诉是指当个人或组织对某个决定、裁决或处罚不满意时,向上级机关或相关部门提出请求或抗议,以期改变或撤销原决定。申诉通常用于行政领域,其目的是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保护公民权益。起诉则是指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根据法律裁决争议。起诉通常用于民事、刑事和行政诉讼等领域,其目的是通过司法程序维护权益和实现法律公正。因此,申诉和起诉在权利行使的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前者注重行政救济,后者注重司法解决。 结语 投诉、申诉和起诉是消费者维权的不同方式。投诉是通过书面或其他形式向消费者组织反映权益受损,请求纠正和赔偿;申诉是向行政部门反映问题,请求解决纠纷和处理违法行为;起诉是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裁决。申诉注重行政救济,投诉是民事行为,而起诉则是通过司法程序维护权益。在权利行使上,它们各有不同的目的和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