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合同是否可以拍照给他人
释义
    劳动合同签订需要提供身份证件等材料以确保双方具备行为能力且身份一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6、17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包含双方基本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必备条款,也可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事项。
    法律分析
    签劳动合同一般不需要照片,但是双方需要提供各自的身份证件等材料,来供对方检验,看双方是否均具有行为能力,其身份是否与合同上签名或者盖章的身份一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的电子传递方式是否合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电子传递方式在一定条件下是合法的。根据我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包括劳动合同。然而,为了确保电子传递的合法性,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双方必须明确同意采用电子传递方式;其次,电子合同的传递过程应当保证真实、完整、准确;最后,双方应当保留电子合同的传递记录,以备查证。因此,劳动合同的电子传递方式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是合法的。然而,为了确保权益的保护,建议在电子传递前双方应当明确约定相关条款,以防止纠纷的发生。
    结语
    劳动合同签订时,双方一般不需要提供照片,但需要提供身份证件等材料供对方核验身份的真实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生效。劳动合同必须包含用人单位名称、劳动者姓名、合同期限、工作内容与地点、工作时间与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条款。此外,根据我国电子签名法,劳动合同的电子传递方式在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下也是合法的。为确保权益保护,建议双方在电子传递前明确约定相关条款,以避免纠纷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五条 【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1: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