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理解疑罪从无原则
释义
    疑罪从无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原则,意味着在没有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或无法排除嫌疑时,检察院应根据有利于被告的原则作出不起诉决定。根据我国法律,除非经过人民法院判决,否则不能确定任何人有罪。因此,当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明确,证据不确凿或不充分时,检察院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疑罪从无指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也不能排除嫌疑时,根据疑罪从无、有利被告原则,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在我国,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有罪。当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实、充分时,检察院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疑罪从无:法律原则的解读与适用
    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原则,意味着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应当推定被告人无罪。这一原则是保护被告人权益和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要求检察机关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的罪行,而不是要求被告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疑罪从无的适用要求法官在判断证据的可信度和证明罪行的证据量上保持谨慎和严谨,以确保正义的实现。在实践中,律师和法官需要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疑罪从无原则,以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结语
    疑罪从无,保障公正。在刑事诉讼中,无法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排除嫌疑时,依法应推定被告人无罪。这一原则的适用要求法官谨慎判断证据可信度,确保充分证据证明罪行。律师和法官应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疑罪从无原则,确保被告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疑罪从无,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二百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