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被人骗了当了担保人怎么解除 |
释义 | 被骗做担保人,可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担保,无效后需互相返还财产或折价赔偿,过错方承担责任。《民法典》第148、155、156、157条为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 被骗做了担保人,可以通过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担保来进行解决。被撤销后担保行为自始无效,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要互相返还;不能返还的,要折价赔偿;并且过错方要根据其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拓展延伸 如何解除被他人欺骗成为担保人的责任? 当被他人欺骗成为担保人时,解除责任需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尽快联系当地法律专业人士,咨询相关法律程序和途径。其次,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是在被欺骗的情况下成为担保人,如通信记录、合同文件等。第三,根据当地法律规定,主动通知债权人或相关机构,表明自己希望解除担保责任,并提供相关证据。最后,配合调查和法律程序,积极参与解决纠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保持沟通和协商,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请记住,每个案件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寻求专业律师的指导。 结语 被骗成为担保人后,可通过法律途径解除担保责任。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被撤销后的担保行为无效,当事人应相互返还财产,无法返还的应适当折价赔偿。同时,过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若遭受欺骗,可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行为。在解除责任过程中,建议及时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收集证据,积极配合调查和法律程序,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请注意,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性,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五条 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批准逮捕: (一)涉嫌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干扰证人作证、串供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七)经传讯无正当理由不到案,情节严重的,或者经两次以上传讯不到案的; (八)违反规定进入特定场所、从事特定活动或者与特定人员会见、通信两次以上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