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挂名股东会被判刑,是真的吗? |
释义 | 挂名股东参与公司犯罪坐牢,未参与公司违法犯罪不会坐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公司犯罪需负刑事责任。挂名股东以认缴出资额或认购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需判罚金,直接责任人员需判刑。 法律分析 挂名股东,如果未参与或实施公司或其他股东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则不会坐牢。但如果挂名股东参与犯罪行为,是犯罪行为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的,则可能要坐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挂名股东是否存在刑事责任? 挂名股东存在刑事责任的问题,涉及到法律领域中的公司治理和经济犯罪等方面。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挂名股东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情况是存在的。挂名股东是指在公司登记簿上登记为股东,但实际上并不享有股权,仅为他人或组织提供名义上的持股身份。这种行为可能涉及欺诈、虚假陈述、洗钱等犯罪行为,侵害了公司治理的公平和透明原则。因此,一旦挂名股东涉嫌违法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案件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判断。在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证据链、动机、行为方式等因素,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因此,对于挂名股东是否存在刑事责任,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结语 挂名股东存在刑事责任的问题,涉及到公司治理和经济犯罪等法律领域。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挂名股东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挂名股东是指登记为股东但实际上不享有股权的人。这种行为可能涉及欺诈、虚假陈述、洗钱等犯罪行为,侵害了公司治理的公平和透明原则。具体情况需根据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判断,法院会综合考虑证据链、动机、行为方式等因素作出判决。对于挂名股东是否存在刑事责任,需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五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四十条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帐,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