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名誉权侵权相关法律规定
释义
    名誉权侵权相关法律规定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一、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条件
    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具体如下:
    1、有损害的事实;
    2、行为人的侵权行为必须违法,精神损害只能是违法行为,不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侵权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侵权人只有主观上有过错,才能承担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没有过错的,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二、公司被员工诋毁该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如员工以不实言论诋毁诽谤公司,则公司有权要求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要求员工承担责任。
    据此,公司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该员工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因员工诋毁造成的经济损失。
    公司作为被侵权人,调查取证以及委托代理人的合理费用属于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属于被侵权人的财产损失范畴,应由侵权人予以赔偿,如侵权损失或者侵权人所获利益无法确定的,由法院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三、人身权中名誉权的侮辱行为构成需具备哪些条件
    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侮辱和诽谤两种方式,侮辱是指用暴力或口头、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侮辱行为的构成须具备以下要件:
    ①在主观上侵权人是故意的,也就是有意识地要损害他人名誉、人格。
    ②在客观上侵权人实施了引起他人精神痛苦和屈辱的言辞或行为。
    ③侮辱行为必须具有公然性,即有第三人或更多的人在场或者用能够使众多的人看到或听到的方式进行侮辱。
    ④侮辱行为须具有针对性,即侮辱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人实行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4: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