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紧急避险构成要件是什么 |
释义 | 紧急避险的条件包括:危险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对合法权益构成紧迫且直接的危险;行为人明确认识到危险并希望通过避险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行为人通过损害一种合法权益来保全另一种较大的合法权益;只有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才允许实施紧急避险;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即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虽然法律对必要限度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其标准是以所避免的损害为基准。 法律分析 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认定构成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时间:危险正在发生或迫在眉睫,对合法权益形成了紧迫的、直接危险。 2、紧急避险的意图:行为人对正在发生或即将要发生的危险有明确的认识,并希望以避险的目的来保护较大合法权益。 3、紧急避险的对象:行为人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全另一种较大的合法权益。 4、紧急避险的可行性:必须是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时,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 5、紧急避险的限度: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什么是必要的限度,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其标准是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拓展延伸 紧急避险的关键条件及应对策略 紧急避险是在危急情况下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行动。要成功进行紧急避险,需要具备一些关键条件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关键条件之一是对紧急情况的准确判断。了解紧急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后果,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紧急避险需要具备冷静和果断的心态。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并迅速做出决策。 此外,紧急避险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火灾逃生技巧等,可以增加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在应对策略方面,紧急避险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寻找安全的避难场所、与他人保持联系、按照预定计划行动、寻求专业救援等。 综上所述,紧急避险的关键条件包括准确判断紧急情况、保持冷静和具备相关知识技能。采取应对策略如寻找安全场所、保持联系等,能够有效应对紧急情况,确保自身安全。 结语 紧急避险是在危急情况下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行动。关键条件包括准确判断紧急情况、保持冷静和具备相关知识技能。采取应对策略如寻找安全场所、保持联系等,能够有效应对紧急情况,确保自身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