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股权代持有哪些法律风险? |
释义 | 1.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被否定的风险;2.显名股东恶意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风险;3.隐名股东难以确立股东身份、无法向公司主张权益的风险;;4.显名股东的债权人针对显名股东股权强制执行的风险;5.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风险提示: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股权代持有什么风险 股权代持突破了出资人、股东身份、股权的特定联系,影响了交易的安全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给各方权益都带来的法律风险如下:1.对隐名股东即实际投资人的风险(1)隐名股东主张股东身份(显名)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2)隐名股东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存在法律障碍。(3)代持股权被转让或被质押,善意第三人将优先于隐名股东受保护。(4)显名股东成为被执行人时,为保护债权人,代持股权可以作为被执行财产。2.对显名股东即代持人的风险(1)债权人依法请求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时,显名股东面临承担清偿责任风险。(2)显名股东会面临难以退出公司的风险。3.对公司及外部人的风险(1)公司易卷入讼累。(2)以人合性为基础的有限公司股东之间的信任会受到破坏,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3)股权代持无益于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风险提示:在代持协议开始履行前,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实际出资人难以确立股东身份的情形;2、名义股东侵害实际出资人利益的情形;2、名义股东应当注意,债权人追索。若存在,则名义股东需要承担补缴出资的义务。具体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 股权代持有没有民事责任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股东以其出资承担公司的民事责任,如果实际出资人履行出资的责任,代持股东没有滥用职权侵害公司利益的,不承担公司的风险。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代持股协议有什么法律风险? 代持股协议的法律风险如下:1、名义股东被要求履行公司出资义务的风险。由于代持协议的效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名义股东承担公司的出资义务。如果出现实际投资人违约不出资,那么名义股东面临着必须出资的风险;2、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面临法律障碍;3、面临公司注销的风险。风险提示:风险防范措施:1、最好不要做挂名股东,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做挂名股东,则要求持有股份尽量低,注册资本尽量少。签订借名持股协议,要求必须实缴注册资本且不得抽逃;2、谨慎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股东,聘请专业律师写好股东合作协议或章程,明确约定挂名股东的权利及解散公司的事项。 代持股协议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1.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代持股隐名投资合法的前提。如果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规定,以及没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且没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那么这种委托持股是有效的。2.代持股人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3.代持股人擅自出让或质押股权。如名义股东未经实际投资者同意将被代持股权转让,实际投资者只能依据股权代持协议向名义股东主张赔偿损失,而不能主张名义股东和善意第三人之间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4.由于代持股人自身原因导致诉讼而被法院冻结保全或者执行名下的代持股份。当代持股人出现其他不能偿还的债务时,法院和其他有权机关可以依法查封上述股权,并将代持股权用于偿还代持股人的债务的。真正的出资人如果未能及时阻止,只有依据代持股协议向代持股人主张赔偿责任。5.代持股人死亡引发继承纠纷或离婚纠纷。代持股人死亡或离婚时,则其名下的股权作为财产有可能涉及到继承或离婚分割的法律纠纷。实际出资人不得不卷入相关纠纷案件中,才能拿回自己的财产权。6.在处分股权时被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风险提示: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股权转让会存在法律风险如下:(一)公司负债风险在实践中,股份出让方的债务以资产担保之债居多,同时还存在未决的诉讼和仲裁纠纷,以及知识产权侵权、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以及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之间的劳资纠纷等。(二)债务转让法律风险1、既有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2、隐性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3、隐瞒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对于出让方故意隐瞒真相,没有真实、全面、及时地向受让方批露既有负债或潜在负债的,属于违反信息批露义务的行为,违反了出让方有关公司债务的陈述与保证义务。当发生债务追索时,将严重影响受让方的股份转让合同的利益和预期的收益。风险提示: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防范如下:1、及时有效地督促公司履行变更的义务;2、股权转让方如实告之义务及承担的责任写入合同;3、谈判成果的预先约定,减少缔约过失责任的风险;4、协议履行要有保证,保留中途解约权;5、股权交割前的负债风险承担责任约定;6、监督协议的履行,在发生违约时及时救济。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