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
释义 |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和借款未到期能否起诉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为3年;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借款人在借款未到期前不能要求提前归还,否则承担违约责任。但如果借款人存在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形,债权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可诉至法院要求归还借款。 法律分析 一、借款合同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1、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按以下情形计算: (1)、如果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还款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 (2)、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最长是20年,超过20年后法院不予以保护。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二、借款未到期能向法院起诉吗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该条法律规定既约束借款人,同时亦适用于出借人,一般情况下,除非另有约定,在借款到期之前,贷款人(出借人)是不得要求提前归还借款的,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此,按照上述理解,你是不能要求债务人陈某提前偿还未到期的借款的。 但民法内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根据该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存在预期违约行为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而这种预期违约行为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 2、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只要当事人一方存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一,对方均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另外,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据此,债权人有权要求陈某按照约定归还借款,如其拒绝履行,还可诉至法院。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根据还款期限来计算,如果有约定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为3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人在未到期前不能要求提前归还借款,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然而,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债权人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以上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约定归还借款,如其拒绝履行,可诉至法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九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新的协议,债权人主张义务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贷款人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能够认定借款人同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义务的,对于贷款人关于借款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主张,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七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