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是什么意思
释义
    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其客体是社会主义财产关系,包括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以及公民私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关系。
    法律分析
    侵犯财产罪
    侵犯财产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本罪的客体是社会主义财产关系,包括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以及公民私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关系。
    这种财产关系的物质表现是各种具体财物。无主物不属于侵犯财产罪的对象。贪污的赃款赃物,走私的物品,赌场上的赌资等,虽是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或供犯罪使用的财物,但这些财物有其原来的合法所有人或应由有关国家机关予以没收归公,仍不得非法加以侵犯(如抢劫、盗窃等),因而仍可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本罪的主体,除贪污罪是特殊主体外,其余皆为一般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而且除故意毁坏财物罪外,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侵犯公私财产关系的行为。
    拓展延伸
    解析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规定
    我国刑法分则中的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他人财产权益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包括实施占有、占有客体是他人财产、占有客体具备可供占有的价值等。主观要件则是指故意实施侵犯行为,即明知是他人财产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主观意图。根据刑法规定,侵犯财产罪的刑罚种类和幅度因具体情节而异,包括罚金、拘役、有期徒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等。我国刑法对侵犯财产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规定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护公民和社会的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结语
    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本罪的客体是社会主义财产关系,包括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以及公民私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关系。我国刑法对侵犯财产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规定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护公民和社会的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二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