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保险赔偿条件有哪些 |
释义 | 工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经法定程序认定,首先,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有关工伤的认定,劳动者在工作中或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的,一般认定为工伤。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其次,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工伤救济途径一般分为三步,即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及救济。第一,工伤认定部门一般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申请既可由用人单位提出,也可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申请提出的时间为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才可以提出。但是提出时间从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工伤认定完毕,经治疗终结或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工伤职工还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受理机构是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人可以是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 第三,根据工伤鉴定结果,确定伤残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应享有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待遇,造成残疾的,应享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生活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但是即使应当享有也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每个工伤职工都全部享有,根据伤残程度不同,享有的标准和获得的补偿数额也不同。最后,对于工伤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解决,都不应盲目去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